|
您现在的位置:凯发旗舰厅真人首页 > 关注

消费扶贫形成广州经验-凯发旗舰厅真人

发布作者:广州食协     发布时间:2020-09-02     阅读次数:3619     【 字体:
分享到:

三大转变促成扶贫可持续
采购扶贫产品超80亿元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刚结束的广州博览会上观察到,刺梨饮料、刺梨酒、滚山鸡、竹荪、枸杞原浆等特色农产品映入眼帘。

  今年是广州对口帮扶毕节的第四年。四年来,广东(广州)市场销售毕节农产品40.87万吨,销售总金额25.61亿元。而今年广州市场采购、消费来自全国扶贫产品80.33亿元。市协作办副主任廖育勋表示,今年消费扶贫已完成“三大转变”,支撑“一县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的支柱产品越来越多,成为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从产品到商品 提高附加值

  近日,在乌蒙山农特产展上,记者发现,不仅有农家鸡蛋、苹果、李子、蔬菜、腊肉等农产品,还见到经过加工包装的特色商品。

在广州博览会上,各种特色农产品映入眼帘

  “小麦是贵州大山乡农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我们从农户手中收购小麦,制作出这些小麦面条。”贵州云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荣介绍,这些不同品种的麦面是今年3月才上市,“广州部分商超会陆续上架。”

  由于土壤与气候,当地农户以往都是种植小麦为主,而且不同于在平原地区种植小麦,当地小麦生长周期较长,通常8月播种要到明年5月才能收成,加上过往没有小麦加工产品的需求和更多输出渠道,农民们不敢大规模种植。“现在有三个镇的农民种小麦供应给我们,规模约有50万吨。”小麦加工成面条再出售,价值也大幅提升。张天荣告诉记者,当地小麦的种植周期长,用它们制作出来的面条白滑、味道香浓。

  商品要实现价值,流通渠道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农产品企业不仅将农作物加工成特色产品,更重要的是将它们销售到不同的消费端口。“我们来展会就是为了寻找客户。”张天荣说。据了解,农产品企业与配送中心签约后,通过配送中心,将蔬菜、面条等产品配送到学校食堂、政府机关单位、企业等食堂,以及各大餐饮店。如此一来,整个产品的产销链条就打通了。

  从品质到品牌 扶贫产品成爆款

  蔬菜、鸡蛋、走地鸡、水果等都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扶贫农产品。随着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深入,除了种植和生产因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农产品外,近年来,部分企业在原有蔬菜的基础上,研发迎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

鸡蛋是较为常见的扶贫农产品

  第一眼看到这棵翠绿硕大的高丽菜时,许多人都猜不到它是来自贵州。“这是今年5月上市的品牌,我们称它为‘冰翠高丽菜’。”企业负责人说,这种高丽菜可以生吃,专门用于做沙拉、火锅等。这种高丽菜当前主要销往韩国、日本等地,“上市到现在,外销量达到2万多吨。”

  据介绍,该品种的高丽菜原本主要在中国台湾地区出产,今年来,该农业公司与北京农科院一起研究并首次在贵州试种成功。市场上,该品种的高丽菜属于中高端的产品,也是这家公司今年力推的“明星”产品之一。“国内消费者慢慢接受该品种的高丽菜,部分星级酒店的餐桌上都能见到。”以往当地销往广州等地的农产品,以西兰花、娃娃菜、茄子、辣椒等常见蔬菜为主,推出“走高端路线”的蔬菜是首次尝试。

  为了打响品牌,不单有大规模的单品,“爆品”与独有的产品也正在试水,如无须豌豆苗、菠菜苗等。负责人表示,去年旗下的三大蔬菜基地的总产值达到1.4亿元,今年前期受疫情影响,估计产值约为1.1亿元。“为了帮扶当地贫困户,会为他们免费提供种子、种苗、化肥等,农户将蔬菜种植出来后,公司就向他们收购,或是让农户土地入股。”

  从产品到产业 规模化发展

  今年,广州为进一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迅速组建了消费扶贫联盟,利用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交易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两大平台,抓紧抓实前后方产销对接,充分释放大湾区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毕节配送中心,记者看到天麻竹荪滚山鸡汤、可乐猪、刺梨猪、黄粑等由特色农产品做成的美食。从三年前就深耕于此的贵州有安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世高就是该配送中心的“操盘手”。

  “在我看来,‘菜篮子’配送中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着力点。通过这个平台,能让扶贫地区的农特产品资源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帮助当地去孵化品牌,让农副产品从线下搬到线上,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李世高说。就以产品滚山鸡为例,鸡肉鲜美,滋补、营养价值高,但“养在深山无人知”。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这个平台,让滚山鸡走出大山。“‘滚山鸡’获得了多个大型集团的采购订单,其中一个订单就有5000只。”李世高说。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是贵州省唯一可提供农特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质量监管、体系认证等全领域服务的平台,完备的供应链建设,充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整个乌蒙山片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铺设“绿色通道”。

  扶贫产品形成规模产业化后,脱贫工作也得到提速。“截至今年,我们带动毕节七星关区的脱贫人数是2617人。”李世高说,“我们还将在毕节设立农业大数据中心,让生产基地和产品渠道的信息实现对称。我们还会推出营养膳食计划,一边连接的是市民的餐桌,一边连接的是质优扶贫农产品,根据不同的人群,配送营养美食。”

  创意思路:枸杞做口红 价格实惠

  和以往偏于粗放型的产品研发、包装设计思路不同,部分扶贫产品也走上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新路线。

  全媒体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传统产品枸杞的系列开发有了新玩法。采用小巧活泼的包装,只需要撕开就可直接饮用,宁夏华宝枸杞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希向记者介绍:“以往产品以枸杞原浆为主,后来发现年轻消费者喜欢方便和漂亮的创意产品,因此研发出一系列的枸杞衍生品,没想到市场反应很好。今年七夕,我们还特意推出了一款用枸杞做的口红,颜色显白,价格不高。”延续年轻化的设计思路,刘希介绍,未来还将推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枸杞产品,例如针对女性经期的产品。

枸杞经过加工包装进入广州博览会

枸杞口红创意十足

  传统扶贫产品需要有创意新思维,例如贵州的刺梨,就是扶贫产品中的“明星”。关于刺梨产品的研发,大部分以饮料为主,但不同企业的产品开发各显神通。千优谷刺梨的总经理廖丹妮就花了许多心思在产品研发和外包装设计上,“就刺梨这个品种,我们目前开发出了15个系列产品,包括刺梨膏、刺梨饮料等。饮料方面,我们在研发时会注重口感,更符合大众喜欢的味道。产品配方上也有新的开发设计,例如刺梨山楂糕适合孩子健脾开胃、刺梨阿胶糕适合女性补血养颜等。产品好也要设计好,颜值高,所以在外包装设计上无论是字体还是配色,都是走高颜值路线。”她说,“让我们的产品能够和同行错位竞争。”

  广州经验:引流量 塑品牌 拓销量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速消费扶贫,广州市设置了消费扶贫专馆33个、专柜928个。广州市场采购、消费来自全国扶贫产品80.33亿元,其中毕节市、黔南州农特产品就达到19.75亿元,带动8.34万贫困人口增收。

  消费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之一。如今,消费扶贫不再是过往简单地将农产品“带出来”,而是透过现代化的产品设计、物流通路、品牌塑造、线上线下结合等创新模式,扩大扶贫产品竞争力、影响力,让其真正融入消费市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廖育勋表示,今年消费扶贫已完成“三大转变”,首先是“产品”向“商品”的转变,相当一部分扶贫产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其次是“品质”向“品牌”的转变,经过精心打造和市场磨合,很多扶贫产品由原来的“藏在深山无人知”成为市民喜欢的“爆款”;再次是“产品”向“产业”的转变,支撑“一县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的支柱产品越来越多,成为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最后,创意研发设计元素的加入,让很多市民喜爱和购买扶贫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山里到电商,从天南到地北,一张全新的生活消费网络,因“扶贫”而构筑成形。

     


网站地图